南昌学校大全南昌初中大全南昌宜春第一中学

南昌宜春第一中学

  • 地址:
  • 电话:
  • 邮编:330000
  • 网站:
点击查看“南昌宜春第一中学”地图完整版
学校简介

学校概况

学校占地面积57766平方米,建筑面积60300平方米,绿化面积11000平方米,现有高中教学班52个,在校学生3200余人,在职教职工210人。

一中风光(8张)

回顾学校七十余年的成长历程,名流不断,英才辈出,其中不乏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如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元生;气象专家、中山大学教授、地球与环境学院院长罗会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冬乐;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生命科学院院长邹国林;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彭剑锋;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钟宜生;江西医学院教授、副院长易为民;著名电影导演杨延晋等。

跨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学校声名远播,社会影响力日趋扩大,先后获得“宜春地区文明单位”、“宜春地区文明单位标兵”,“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江西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国家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西省红旗团委创建单位”、“江西省勤工俭学校办产业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并多次夺得袁州区中考、高考状元;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读书活动及教师优质课、论文比赛中更是捷报频传。

奋斗,永无穷尽;追求,直至永远。我们坚信,在“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强校,文化兴校”的办学宗旨指导下,只要我们始终铭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理念,努力塑文明教师、育文明学生、建文明班级,高起点、高标准搞好校园规划与管理,一所“校园环境一流,学校管理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学设施一流,教育科研一流,教学质量一流”的“现代化、示范型、特色性”的学校就必将昂首屹立于宜春大地上!

办学规模

宜春一中 (2张)

学校占地面积57766平方米,建筑面积60300平方米,绿化面积11000平方米,现有初中教学班29个、高中教学班46个,在校学生4700余人,在职教职工262人,其中高级教师46人,中级教师75人,宜春市学科带头人2人。

专家学者

江西省宜春市第一中学,前身江西私立袁山中学,创办于1938年。学校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省级重点中学。

博士生导师江元生(1张)

回顾学校六十余年的成长历程,名流不断,英才辈出,其中不乏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如全国六届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元生、江苏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梁宝华、气象专家、中山大学教授、地球与环境学院院长罗会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冬乐;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生命科学院院长邹国林;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彭剑锋;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钟宜生;江西医学院教授、副院长易为民;著名电影导演杨延晋等。

教学设施

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关心与社会各界的帮助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渐趋现代化。学校现已建成达国家一类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7间及多媒体视听教室两间;拥有现代化的语音室两间及先进的卫星地面接收站、闭路电视系统和演播室;装备了计算机185台,校园计算机管理网实际了与国际互联网的联接;图书馆藏书近八万册,拥有期刊报纸近两百种,开设了电子阅览室及六个学生阅览室;全封闭的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和乒乓球运动区、舞蹈房等为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文艺活动提供了较为优越的条件。

“雄关漫道真如铁,如今迈步从头越”。为实现一中更大的腾飞,更好地肩负起宜春人民赋予我们的新使命,自去年下半年始,学校领导带领一中人以只争朝夕的豪情、脚踏实地的作风开始了新的创业:学校首先斥资180万元购买土地10.2亩,并瞬即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开工建设三栋学生公寓(总面积6470平方米),一栋学生食堂(面积4216平方米)及一栋教学楼(面积3969平方米),现在,这三大工程项目正在夜以继日地施工,2002年9月均将投入使用;其次,发行了综合楼、装饰了教学楼,兴建了现代化的生态园、名人头像名人名言长廊及十多个花坛等;在学校管理上,围绕“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做大做强”这条工作主线,进一步加大了教育教学管理的力度,狠抓了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积极开展了“创名师工程”活动,并逐步建立起了一系列竞争激励机制。现在全校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方面的工作已出现蓬勃发展之态势。

学校管理

学校坚持“依法治校,科研兴校,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管理思想,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和校园环境四大建设,逐步实施名师、优生、特色、和谐四大工程,努力创建优美校园环境、优良教学秩序、优质管理服务和优秀工作成绩的“四优”活动,把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创建省级德育示范学校,落实“五项常规”、“六项制度”,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推行中青年教师“六个一”工程,加强电化教学和实验教学, 把高考、中考教学质量稳中有升作为工作目标,从而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所授荣誉

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 (1张)

跨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学校声名远播,社会影响力日趋扩大,先后获得“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省级文明单位”、“江西省内保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宜春地区文明单位”、“宜春地区文明单位标兵”,“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江西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国家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西省红旗团委创建单位”、“江西省勤工俭学校办产业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并多次夺得袁州区中考、高考状元;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读书活动及教师优质课、论文比赛中更是捷报频传,仅九八年以来,就有400余人次获奖。

发展轨迹

宜春一中初中部剥离并成立实验初级中学

2002年12月18日,宜春一中第一次向袁州区教委呈送了《关于剥离初中实施意见的报告》和《关于开办股份制民办初中的报告》;2003年1月18日,学校再次向区教委呈送了《关于创办民办公助(股份合作制)初级中学的报告》;2003年3月4日,区教委向区政府呈送了《关于创办“宜春一中实验初级中学(民办公助)”的执行报告》;经区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后,2003年3月21日下发了袁府字【2003】20号文件《关于同意<关于宜春一中实验初级中学组建方案>的批复》;2003年4月25日,袁州区社会力量办学指导中心给宜春一中实验初级中学颁发了“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

宜春一中整体上划市管并与宜春中学合并

2005年6月20日,宜春市政府第32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将宜春一中整体上划市管;6月21日,市政府召开宜春市中心城区部分中学调整工作会议,会上公布了《关于中心城区部分中学调整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学校的定位:宜春一中上划后,先经过一段时间独立运行,再与宜春中学进行整合(保留宜春一中的牌子)。整合后的宜春中学实行“一校两区”管理。办学目标定位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合并后宜春中学移交宜春学院管理

2006年6月7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合并后的宜春中学成建制整体移交给宜春学院管理。

宜春一中实验初中恢复公办性质并更名

2006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并于9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二十二条明文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或者变相改变公办学校的性质。江西省教育厅也于七月初就公办中小学办“校中校”的问题,向全省发出了清理整顿通知。2006年8月18日,袁州区政府决定:宜春一中实验初中恢复公办性质并更名为宜春中学初中部。

一中校区停止招收高一新生

2006年8月底,一中校区停止招收高一新生,高一年级全部放在新校区,一中校区仅初一年级招生492人,编班8个。

教师获全省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

2006年11月26日—30日,在江西省高中化学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罗红老师获高中组讲课比赛一等奖第一名,罗成获初中组说课比赛一等奖。

一中校区初一暂停招生

由于袁州区小学“五改六”转制从2007年秋季开始分两年完成,2007年,秀江河以南的小学无毕业生,为此2007年4月11日,宜春市教育局决定:一中校区2007年秋季停止招收初一新生。

学院附中教育集团成立

经宜春学院批准,2007年7月11日,宜春中学和学院二附中正式组建学院附中教育集团。7月25日,学院二附中正式向集团办理移交手续。9月28日,宜春学院第二附属中学开始搬迁至一中校区,从10月4日开始,正式在一中校区上课。

学生获全国中学生竞赛一等奖

2007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江西赛区)分为两试进行。第一试时间为8月19日,使用的试卷由省竞赛委员会命制;第二试时间为9月16日,使用中国化学会全国化学竞赛委员会命制的试卷。经过激烈角逐,一中校区曹赛同学脱颖而出,获得江西赛区一等奖(指导老师谢建),全省共评选出35个一等奖。2007年(第二十四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江西赛区竞赛分三个阶段进行。初赛于9月2日上午在宜春市举行,理论复赛于9月22日上午在南昌大学附属中学进行,复赛实验考试于10月7日上午在南昌航空大学进行。根据复赛理论考试(满分160分)及复赛实验考试(满分40分)的总成绩按高分到低分(总分相同时,理论成绩高者排前)取前38名为江西赛区一等奖。一中校区邹明同学排列总分第10名,获得一等奖(指导老师:赵军)。

2007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江西赛区)颁奖大会11月10日上午在南昌二中举行,一中校区刘亚云同学获得一等奖(指导老师刘燊元),此次竞赛全省共评选出22个一等奖。

一中校区恢复招收高一初一新生

2008年6月10 日,宜春市政府宣布:宜春中学收归市直管(5月9日市政府第16次常务会议决定)。6月18日,宜春中学校长办公会明确两校区称谓:新校区称为“宜春中学北校区”、一中校区称为“宜春中学南校区”。6月30日,宜春市教育局决定:一中校区2008年秋季恢复招收初一新生,开始安排高一新生(约占宜春中学新生招生计划的40%)。

一中校区2008年高考、中考取得优异成绩

2008年高考,一中校区刘金超同学排列江西省文科第四名,夺得市文科状元;邹明、龙蓉、龙捷等同学录取北京大学。市委、市政府于6月24日发来贺信祝贺。

2008年中考,易越同学以759分的高分获袁州区状元;袁州区个人总分前10名中,一中校区占4人,位居袁州区第一;700分以上高分人数多达36人,位居袁州区第一。

一中校区旧礼堂拆除

2008年6月30日,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对一中校区旧礼堂和1号教学楼进行质量检测,确定礼堂为D级危房,建议立即拆除;1号教学楼为C级危房,加固后才可使用。8月9日,旧礼堂拆除工程进行招标,8月10日开始拆除。

派教师前往宜春实验中学支教

由于一中校区初一招生计划只有200人,教师出现富余,而实验中学因扩招导致教师不足,市教育局决定,一中校区派出6名教师前往实验中学支教,期限一年。

2009中考再夺状元

在2009年中考中,彭昕卉同学以752分夺得袁州区中考状元,袁州区中考前十名一中校区有7人,位居第一,中考总分700分以上人数有47人,占56.5%,位居全区第一。

教师自制教具获得省以上奖励

2009年6月8日,江西省第八届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在南昌市圆满结束,来自全省各中小学校的151件自制教具参加了评选,同时确定了20件教具参加第七届全国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一中校区徐月清老师的《发光二极管(LED)频闪灯》获得省一等奖后于8月15日至20日在上海市参加第七届(华师京城杯)全国优秀自制教具评选,获得国家级二等奖。

与宜春五中联合办学

2009年8月28日,一中校区初中部与宜春五中联合办学启动仪式在五中校园内举行,宜春市副市长舒建勋、市、区相关领导及中心城区各中小学校长参加了此次启动仪式,一中校区初中部全体教师出席了启动仪式。学校派出了五名优秀教师和一名中层干部进驻五中,全面参与五中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其中,年级主任巫海华同志兼任五中副校长分管教学。

张莉老师获教育部表彰

2009年9月1日,教育部颁发《关于表彰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决定》和《关于表彰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和高校优秀辅导员等先进个人的决定》,一中校区张莉老师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两个荣誉称号。

学校首次举办地震应急救援演练活动

为使师生了解防震、疏散等应急避险知识,提高全校师生在密集场所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掌握地震来临时最有效的逃生方法,2010年5月12日,一中校区首次举办地震应急救援演练活动,初一、初二、高一三个年级二千余名学生和百余名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宜春市地震局、教育局等市区两级防灾减灾委员会的成员单位的领导以及中心城区20多所中小学的校长观摩了此次活动。

罗红、李明旭获国家级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于2010年10月27日至30日在河南省洛阳市举办了2010年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观摩评比暨教学改革研讨会,会议进行了高中化学优质课现场教学、说课观摩评比和录像课评比,开展了教学改革研讨活动。来自全国30个省级学会的教师展示了31场现场教学课,我校罗红老师的现场教学课《原电池》获得一等奖。

2010年11月20日至22日,“卡西欧杯”第七届全国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在湖北武汉进行,共有来自全国的122名老师参赛,我校李明旭老师表现优异,得到了评委会专家的高度认可,荣获一等奖。

校园电视台制作的电视短片获得金奖

由一中校区学生社团拍摄的校园文艺短片《墨起袁州》《青春·高三·“90后”》参加七届全省中小学校园电视评选,荣获校园电视节目金奖。其中《墨起袁州》参加2010年12月4日在浙江东阳横店召开的二届中国校园电视节暨七届中国中小学校园电视奖颁奖大会,获七届中国中小学校园电视奖优秀节目金奖。

原一中农场土地由政府收购

为支持宜春中学的教育事业,2011年1月18日,市政府决定,同意将位于袁州区油库与冻肉厂之间约104.5亩的土地即原一中农场,由市土地收购储备中心以每亩30万元的价格收购,收购的3139.2万元款项用于宜春中学还债(宜府办抄字【2011】21号)。

彭鹤群获全省物理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2011年4月20日,第六届全省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教学大赛在宜春举行。一中校区彭鹤群老师获全省物理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初中部整体划归宜春八中

2011年6月29日,为扩充宜春中心城区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调整优化初中网点布局,市教育局决定,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一中校区初中部停止招生,学区内初中学生划归宜春八中管理,并由宜春八中承接原一中校区与宜春五中的联合办学。8月,一中校区初中部整体划给新组建的宜春八中。

李德鑫同学获得全国高中化学竞赛一等奖

2011年12月17日上午,第25届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江西赛区)颁奖大会在南昌二中隆重举行,一中校区李德鑫同学获得一等奖(指导老师谢建),全省共有36人获得一等奖。

易欢老师获得全省第十二届青年物理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

2012年4月11日下午,2012年第十二届全省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在九江一中致知楼学术报告厅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标志着为期三天的第十二届全省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圆满落幕。本次大赛分三个场地进行,在九江一中举行的是高中组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来自全省31名参赛选手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分获赛事的一、二、三等奖。我校易欢老师经过层层选拔,以预赛全市第一的身份代表宜春赛区参赛,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大赛的高中组一等奖。

刘益芳获省比赛第一名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增强全省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教师公共安全教育的教学能力水平。6月28日-29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南昌举办了第四届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公共安全教育说课比赛。来自全省11个设区市的44名参赛选手围绕公共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心理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展开“激战”。一中校区高一年级刘益芳老师以课件、教案、说课三项第一,获得高中组总分一等奖(第一名)。

一中校区启动校园改造工程

自2012年2月开始,一中校区正式启动校园改造工程。3月份老学生公寓开始动工改造成教师暂住房;4月份原宜春一中电器开关厂搬迁,5月3日开始拆除厂房;4月29日,一号教学楼(原初中楼)正式开始拆除。7月26日,塑胶田径场正式开工建设。

宜春一中恢复独立办学

2012年6月26日上午,市教育局召开宜春中学办学定位听证会,与会的有来自中心城区中小学领导、老师和家

江西省宜春市第一中学(6张)

长代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共30多人,大家一致认为,目前宜春中学一校两区的格局应尽快转变为两个独立的学校——宜春中学和宜春一中。

7月20日,宜春市政府第7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收回宜春一中校名及无形资产,恢复宜春一中独立办学。7月24日,市政府召开宜春中学教职工大会正式宣布这一决定并公布《恢复宜春一中工作方案》(宜市教字【2012】42号),会议宣布巫绍武为宜春一中负责人。

7月28日,市教育局受“恢复宜春一中工作领导小组”委托,召开学校中层以上干部会议,宣布宜春一中校级班子组成人员:巫绍武、罗兵、龙炜智、付辉以及宜春一中中层干部名单。(正职:易永祥、杨林、魏荣平、邹志清;副职:郑光波、胡伯泉、李长春、杨军、毛金鹏、甘益安、熊辉、辛毅、李彤兵、易晓红)。

9月9日,宜春一中恢复独立办学揭牌仪式在宜春一中举行,市领导舒建勋、周志平、徐汉芝,市教育局局长南青为宜春一中揭牌。

9日下午五点,宜春一中校园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主干道两旁彩旗飘展,气氛热烈,宜春一中恢复独立办学揭牌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在喜庆的鞭炮声中,在一中教师激动兴奋的注视之下,市领导揭开了遮在“江西省宜春市第一中学”牌匾上的红绸布,宜春一中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

宜春一中是一所有着74年辉煌办学历程的省级重点中学。建校以来,一批批教育工作者薪火相传,奋发进取,取得了骄人的办学成绩,赢得了市民的高度认可。先后获得“国家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江西省文明单位”等荣誉。培育了以中科院院士江元生、江苏省原省委书记梁保华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人才,为宜春的发展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2005年,与宜春中学两校合并,强强联合,为支持宜春教育走出困境,再创辉煌,宜春一中做出了特殊贡献。2012年7月,在完成历史使命后,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回应社会诉求,市政府第七次常务会决定,恢复宜春一中独立办学。宜春一中办学从此进入再次创业的历史征程。

宜春一中恢复独立办学以来,新任领导班子紧紧抓住“一年稳基础,两年增实力,三年上台阶”的发展主线,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全力推进校园建设,不断推进学校特色化发展。目前,学校新学期开学秩序井然,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推进,校园面貌日益更新,昔日赣西名校的风采已初步显现。

宜春一中恢复独立办学,对完善城区教育布局,推动宜春中心城区高中教育形成良性竞争局面,提高中心城区高中教育教学质量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学校地址

宜春一中

地址:宜春市中山中路69号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