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学校大全南昌初中大全南昌心远中学

南昌心远中学

  •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市东湖区苏圃路1号
  • 电话:0791-6296146
  • 邮编:330200
  • 网站:
  • 附近站点:羊子巷下
  • 公交路线:205路[空调],212路短班[空调],230路[空调],旅游1线[空调]
  • 附近地标:桃源,中山路,公园
点击查看“南昌心远中学”地图完整版
学校简介

校史

熊氏家族在禧祖(1833-1894)时,已经具备了让大多数子弟专心攻读的财力。首设家族专门教育机构“心远堂”,每年抽取家族公产的部分赢利,用来奖励读书用功、应试有成的子弟。1901年,在熊氏“育”字辈中顺应潮流、首具卓识的熊元锷(族谱名育锷)联络堂兄熊育钖、熊育镐,新建夏敬观、蔡公湛,高安邹叔忱等人,创建了一个以修研西洋实科和语言为主的新式学堂——乐群英文学堂。在征得家族同意后,借用熊氏位于南昌市东湖边的“平远山房家塾”为校址。

“乐群学堂”开办一年后,主要创办人熊元锷(1879-1906)便离开了(参加已有革新的科举考试,成为江西历史上最后一名解元;在北京拜访严复;回赣开办江西商办铁路公司,修筑南浔线;在沪与严复一道,参与震旦学院改建吴淞复旦公学[复旦大学前身]事宜;前往日本考察铁路等;因病英年早逝,年仅27岁)。学堂的一切事务,都由原来的监督熊育钖主持。

熊育钖接管“乐群学堂”后,于1903年将其改为“南昌熊氏私立心远英文学塾”,成为江西最早的一所私立中学。1907年改名“心远中学堂”,1912年又易名为“南昌熊氏私立心远中学校”。

现为南昌二中教育集团初中部爱国路校区。

校歌

熊育钖任校长。他为心远创作了校歌:

江西教育,

吾校实开风气先。

筚路蓝缕,经营惨淡,

时危志亦坚。

讲舍宏开矗湖旁,

一堂诵习乐陶然;

共禀校训,

以公诚勤毅、深思笃行,

更与日俱新。

储学救国,

努力向前进!

另有严复于1918年为心远中学、南昌二中作的一首校歌,根据手稿亦录于下:

中华何所有,

四千年教化,

舟车未大通,

指此为诸夏。

五十年来交五洲,

西通安息非美欧,

天心欲启大同世。

国以民德分劣优,

我曹爱国起求学。

德体智育须交修,

守勤朴,厉肃毅,

涵养性情奋志气。

此时共惜好时光,

他日为人增乐康。

庐山九叠云锦张,

彭蠡章贡源流长,

世传心远、第二中学校风良。

教学情况

学校十分重视教学质量,鼓励学生朝理工方向发展。为此,熊育钖不惜重金聘请省内外名教师,包括严复引荐的北洋水师学堂高才生李岑(幼堂)、陈持正(伯瓒),分任三角、几何和英语课程。学生用的数、理、化及外国史地教材,一律是西文原版,有的甚至是美国一、二年级学生用的。除了注重英文和自然科学的教学外,熊育钖还特别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学习,把《四书》《通鉴》《读通鉴论》等列为学生的必读教材。作为一所注重理工的学校,心远中学非常重视学生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学校“理化仪器,博物标本,均有相当设备。而尤以理化设备较全,且另有实验室二处,布置均堪实用;实为本省私立学校之冠。”(《江西教育旬刊》第四卷第5-9期合刊《省督学视察私立心远中学报告》)。文艺、体育等课外活动也颇有特色。民国初年,校园里便盛行足球,篮球也是心远强项,在省市战功卓著。到五四时期,各种课外活动更是如火如荼,形成高潮。以后一直长盛不衰,学校“课外作业,如游艺、体育、各种研究会,以及月刊、季刊、特刊,均有成绩表现”(同上)。

办学辉煌

110年前的心远中学,这所历史悠久的知名学府,曾开创了许多教育传奇。11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由教育家熊育钖创立的“心远”和他的教育理念,无疑是百年辉煌里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就在最初近50年的“心远”岁月里,心远中学和省立二中培养了10名中科院院士,其他行业的精英人才更是不胜枚举。

熊育钖创立江西最早的私立中学

提到南昌二中的历史,熊育钖是个绕不开的名字。1901年,在熊氏“育”字辈中的熊元锷(族谱名育锷)联络堂兄熊育钖、熊育镐,新建夏敬观、蔡公湛,高安邹叔忱等人,创建了一个以修研西洋实科和语言为主的新式学堂——乐群英文学堂。在征得家族同意后,借用熊氏位于南昌市东湖边的“平远山房家塾”为校址。

“乐群学堂”开办一年后,主要创办人熊元锷离开了学堂。学堂的一切事务,都由原来的监督熊育钖主持。接管之后,熊育钖于1903年将学堂改为“南昌熊氏私立心远英文学塾”,成为江西最早的一所私立中学。1907年改名“心远中学堂”,1912年又易名为“南昌熊氏私立心远中学校”。当时,在熊育钖的努力下,“心远”以其雄厚的师资力量、新颖的课程内容和出色的教学质量,与天津南开、长沙明德并列为国内三大名校。

在出任心远中学校长的同时,熊育钖也主持着江西省立第二中学的工作,他对教育的理念和付出令许多学生感怀于心。新中国成立后的南昌二中,虽然是在私立心远中学、私立剑声中学、私立青年中学基础上建立,但省立第二中学走出的学生们,仍然将自己视作南昌二中校友。

曾走出10名中科院院士

吴有训、阳含熙、徐采栋、程孝刚、蔡方荫、刘恢先、游效曾、黄家驷、吴式枢、盛彤笙,这一串闪亮的名字,都是从新中国成立前的心远中学或省立二中走出的中科院院士。如今,他们的铜像仍在南昌二中高中部的校园里屹立,见证着学校的百年历史。

说起这些院士,每一位都可谓来头不小。最为人们熟知的,莫过于我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吴有训。1916年,他毕业于省立第二中学,1920年回到母校任理化教员。除了吴有训之外,另外9位院士,也都是各自领域的精英。1910年毕业的程孝刚是机械工程专家,1920年毕业的蔡方荫是土木建筑结构专家、力学专家,1921年毕业的黄家驷是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奠基人之一,1925年毕业的盛彤笙是兽医学家、微生物学家,1929年毕业的刘恢先是结构工程和地震工程专家,1935年毕业的阳含熙是生态学开拓者,1939年毕业的吴式枢是理论物理学家,同年毕业的徐采栋是有色冶金专家,1949年毕业的游效曾是化学家。

傅抱石和胡先骕曾是心远教员

当年,熊育钖不惜重金聘请省内外名教师:北洋水师学堂高才生李岑、陈持正,分任三角、几何和英语课程的教学。学生用的数、理、化及外国史地教材,一律是西文原版,有的甚至是美国一、二年级学生用的。除了注重英文和自然科学的教学外,熊育钖还特别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学习,把《四书》《通鉴》《读通鉴论》等列为学生的必读教材。心远中学当年的师资力量,可以说在全国都享有盛誉,傅抱石和胡先骕都曾在心远中学任教。

国画大师傅抱石可谓是中国美术史上一座丰碑,1923年至1930年,他曾在心远中学任美术教员,他的夫人也曾经在心远中学教过书。当时的“心远”,虽然名为英文学堂,但却非常注重理工科教育。1916年,中国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著名植物学家胡先骕就在心远中学担任生物教员。

方志敏曾在心远就读

“心远”的名号虽然只沿用了近50年,但这段在南昌二中历史里占据一半江山的岁月,可以说是人才辈出。也正是这些从心远走向社会的精英,用自己的品德与成就,令“心远”这块金字招牌愈发耀眼。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的“心远”为革命事业也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他们之中有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宝贵生命的江西早期革命领袖袁玉冰;有年仅24岁,高诵“革命何须怕断头”而慷慨就义的革命志士杨超;有大义凛然面斥日寇侵略暴行而惨遭杀害的“义烈千秋”汪国镇;有在文化界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政论家、著名“救国会七君子”之一、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的邹韬奋;也有参加八一起义,转战江南华东,后任上海市委书记的革命家夏征农。

而《可爱的中国》一文的作者方志敏,也是心远中学的校友之一,他1922年至1923年在心远就读。1934年11月,方志敏率领红军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在江西怀玉山遭到了国民党军的阻击。由于叛徒的告密,方志敏被俘,并在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

校友许渊冲获国际文学翻译最高奖

今年8月,著名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获得国际译联2014“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这个奖项是国际翻译界文学翻译领域的最高奖项,许渊冲是首位获该奖的亚洲翻译家,也是我国迄今为止在国际翻译界获得最高奖的第一人。1999年,许渊冲还曾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2010年曾获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这位翻译界的名家,也是1938年毕业于省立二中的“心远人”。许渊冲曾在回忆录《逝水年华》中,曾经提到过在二中就读的岁月,也在书中将当时的二中称之为“全省最好的中学”。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匿名
    2015-10-01 10:04:22发表

    能考到这里来的,在家里说出去,也是一块响当当的招牌。学校很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