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远中学时期
1901年,熊元锷、熊育钖、熊育镐、夏敬观、蔡公湛、邹叔忱等人,创建了一个新式学堂——乐群英文学堂,借用熊氏位于南昌市东湖边的“平远山房家塾”为校址。南昌市第二中学
1903年,熊育钖将其改为“南昌熊氏私立心远英文学塾”,成为江西最早的一所私立中学。
1907年,改名为“心远中学堂”。
1912年,易名为“南昌熊氏私立心远中学校”。
1938年8月15日,日军轰炸南昌,学校分别迁往南昌县岗上乡月池熊家、吉安陂头和南城上塘,以吉安陂头为本部。不久,本部迁至南城。
1942年6月,南城陷落,学校再次南迁至宁都县田头村。
省立二中时期
1914年,熊育钖建议江西省政府设立8所省立中学,并亲自担任省立二中校长。
1937年11月,迁校到清江县永泰镇。
1938年夏,在永新县夏阳村筹设分校。
1939年夏,迁到永新县石灰桥村。
1940年夏,又迁到泰和县南岗口附近的爵誉村周家祠堂。
1944年秋,初、高中各迁一部分到吉水县水南之夏廊,住在刘氏总祠孝思堂内,作为校本部;一部分到白沙之南坪村。
心远中学和省立二中一脉相承,是南昌二中的两个源头。
1945年,心远和二中相继迁回南昌。
1949年9月10日,心远中学、剑声中学、青年中心合并,成立江西省立南昌第二联合中学,以原心远中学为校址。1953年10月,学校划归南昌市管辖,更名为南昌市第二中学;成为教育部在全国重点联系的30所中学之一。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学校被迫下迁到梅岭共大,校舍被江西省建筑设计院占用。
2006年,学校整体搬迁至红谷滩新区。南昌市第二中学
2007年,恢复初中办学,成立“中加双文凭高中班”。
2011年,在红谷滩新区开办初中教学班。
2012年,“四中”和“二十二中”并入。
2012年8月,成立南昌二中初中教育集团。
2013年7月19日上午,南昌二中初中部经开校区正式挂牌成立,该校前身是原南昌经开区实验学校。
据2015年2月学校网站信息显示,南昌市第二中学形成了“三部四区”的规模格局,即普通高中部、国际高中部、初中部,红谷滩绿茵路校区、东湖苏圃路老校区、红谷滩雅苑路(原22中)校区、东湖爱国路(原4中)校区,其中红谷滩绿茵路校区占地278亩,建筑面积达11万平方米;学校共有140个教学班,学生8949名,其中高中生4626名,初中生4323名。
昌北老校
据2015年2月学校网站信息显示,南昌市第二中学建有图书行政大楼、实验大楼(2幢)、教学楼(3幢)、室内篮球场、室内体育馆、多功能报告厅、250米8泳道恒温游泳池、可容纳2400人居住的学生宿舍(4幢)、可同时容纳3500人就餐的学生食堂、400米塑胶跑道的标准田径场以及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全国优秀教师:张斌、舒永仁
特级教师:潘凤湘、姚小云、万良平、李胜、陈平、熊韬、叶方、孙庆宏、谭明明
国家级骨干教师:孙建民
教师名录部分资料不全,参考资料:
南昌市第二中学国际文化交流频繁,学校在南昌市中学界最早聘用外籍教师,英国青年教师戴安娜、佳贝(1987年)、吕贝、维利安娅(1989年)、都曾来校短期任教。在校园设立“英语角”,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相继与美国俄亥俄州奥伦吉中学(1986年)、日本冈山县兴让馆高等学校(1988年)、日本高松市中学(1990、1992年)结为友好学校。接待联邦德国、美国、日本、津巴布韦、澳大利亚、芬兰和非洲国家等代表团;南昌二中负责人也多次出访,进行教育以及文化交流。此外,学校还开办有南昌市第一个中加双学历项目。
高考成绩
2014年高考,南昌市第二中学学生一本上线597人,其中理科505人,文科92人;二本上线人数992人,其中文科182人,理科810人;加上艺术体育及外地报考录取情况,一本录取人数700多人,二本录取人数1100多人,;600分以上人数为81名,其中文科2人,理科79人。
2013年高考,南昌市第二中学学生一本上线631名,上线率为56%;二本上线人数1003名,上线率为89%;600分以上人数为98名,其中文科3人,理科95人。此外,通过学科竞赛获奖保送到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学校的学生达24人。
2012年高考,南昌市第二中学学生一本上线570名,二本上线905名;600分以上人数高达229人。此外,通过学科竞赛保送到国内一流高等学府35人,其中5名同学保送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素质成绩
2014年10月,学生获”江西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篮球青少年部男子组第一名。
2014年9月,学生李天意和邹梓轩参加”第四届e-ICON国际高中生编程大赛“获冠军。
2014年8月,学生雷亚希、肖扬在“第十五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获机器人足球高中组全国一等奖(第一名)。
2014年6月,在“2014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国际数学竞赛”中,7位同学获9个第一名,其中费天阳同学一人夺得三项数学竞赛第一名。
2014年7月,该校男篮队在“2014年江西省中学生篮球锦标赛”中,获得高中男子组第一名。
2014年3月,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江西赛区中,该校代表队获冠军。
2013年10月,在“第三届全省青少年才艺电视大赛南昌市选拔赛”中,王紫璇获器乐一等奖,李松涵、姜馨获器乐二等奖。
2013年7月, 该校学生万真贞、何巡石在2013年“中国移动校讯通杯”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电脑机器人竞赛项目中,获高中组足球机器人竞赛季军(二等奖)。
时间 | 教师 | 竞赛项目 | 获奖情况/荣誉 |
2014年10月 | 邝晓东 | 第四届全国优质地理数字课程资源评比 | 特等奖 |
2014年12月 | 公怿绪 | 2014年江西省通用技术优质课竞赛及观摩活动 | 一等奖第一名 |
唐思峰 | 第九届全国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 优胜奖及一等奖 | |
高鹏 | 2014年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展示与培训活动 | 全国一等奖 | |
余明慧 | 华东六省一市物理优质课评比 | 一等奖 | |
2013年11月 | 刘冰 | 江西省“赣教杯”初中数学综合素质教学比赛 | 一等奖 |
高鹏 | 2013年江西省中学数学教师综合素质评比活动 | 综合素质一等奖、优质课一等奖第一名 | |
2013年8月 | 刘振北 | 第七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学创新大赛《做课、评课》评选活动 | 高中组一等奖 |
2013年4月 | 吴勤 | 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
参考资料: |
江西省文明单位
江西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江西省园林化单位
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
全国和谐文明学校
全国学校后勤管理先进单位
全国安全教育与管理先进学校
全国校园文化与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
全国巾帼文明岗
江西人民满意十大品牌学校
江西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中国教育学会数学、物理奥赛和英语教研培训基地
江西省重点中学联谊会副理事长校
全国学校后勤管理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学校
全国知名重点中学、实验中学联合体成员校
学校荣誉参考资料:
南昌二中校徽
南昌市第二中学校徽主体图案由阿拉伯数字“2”和变形汉字“中”组成。其中的梯形图案代表一本翻开的书,象征学海无涯;“2”字似翻动书本的手,代表二中学子在学海遨游。整个造型像一只振翅高飞的小鸟,象征南昌二中学子具有心志远大的奋斗目标;又像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象征南昌二中在新的征程上搏击长空,奋勇向前。红底代表二中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金色代表二中教育教学成就灿烂辉煌。
勤朴肃毅
南昌市第二中学校训为心远中学的校训“勤朴肃毅”,是心远创始人之一、江西省立第二中学校长熊育钖、学监柳藩国两位先生于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亲手拟订的。南昌市第二中学
勤:平时尽心尽力,不稍厌怠;战时刻苦耐劳,不作偷奸
朴:平时朴质不华,实事求是;战时坚强不屈,实际兢功
肃:平时端严而不弛懈,战时整齐而不错乱
毅:平时志决而不可摇夺,战时刚勇而不致畏退
南昌二中校歌
欧阳绩任词 钟立民曲
南昌二中,二中
我们永远的至爱
你化育勤朴肃毅的品格
炼就革新创造的干才
佩带你古老的徽章南昌市第二中学
我们走遍世界
南昌二中,二中
我们永远的至爱
我们主演中华振兴的舞台
再显百年大业的风采
佩带你古老的徽章
我们走遍世界
啊,南昌二中
我们永远的至爱
今天,你是我们的骄傲
明天,我们是你的荣耀
佩带你古老的徽章
我们走遍世界
南昌市第二中学学生课余生活丰富,每年都会开展各项活动,例如五月放歌、语文话剧节、英语戏剧节、合唱比赛、元旦文艺汇演等。
截至2012年11月,南昌市第二中学共建有学生社团18个。
学生社团名单 | |||
青年志愿者协会 | 动漫社 | 音乐社 | 环保社 |
街舞社 | 日语社 | 计算机社 | 话剧社 |
足球社 | 泊远心理社 | DIY社 | 散打社 |
英语社 | 棋艺社 | 心远电视台 | 桥牌社 |
魔术社 | 摄影社 | ||
参考资料: |
职务 | 姓名 |
校长 | 吴勤 |
党总支书记 | 蔡爱民 |
副校长 | 万毛华、陈平、黄志远 |
信息据2015年2月学校网站显示,参考资料: |
姓名 | 职务 | 任职时间 | 备注 |
熊元锷 | 校长 | 1901-1902 | 参加科举,中解元 |
熊育钖 | 校长 | 1903-1942 | 病逝 |
李中襄 | 校长 | 1942-1948 | 李1946年才到任。李、陈分别离校去台 |
陈颖昆 | 代理校长 | 1942-1946 | |
胡世基 | 校长 | 1949-1952 | 调离。为新中国成立后二中第一任校长 |
吴英俌 | 校长 | 1952-1955 | 调离 |
韩 箴 | 党支部书记 | 1957-1959 | 调离 |
王赓秀(女) | 副校长、校长 | 1960-1968 | 退休。1982年起任校长 |
陈昌会 | 党支部书记 | 1971-1980 | 是年二中在原址恢复,1980年任革委会主任;年底调离 |
邓九禧 | 革委会副主任兼党支部副书记 | 1980-1980 | 1976年黄锦图调离后,主持二中工作 |
黄锦图 | 党支部书记兼革委会主任 | 1980-1976 | 调离 |
孙庆佶 | 党支部书记兼校长 | 1978-1994 | 调离。1982年起不再担任校长 |
郑次甫 | 副校长、校长 | 1984-1997 | 1985年起任校长。调离 |
刘 伟 | 党支部书记 | 1995-2001 | 调离 |
周心贵 | 校长 | 1997-2003 | 退休,任二中调研员 |
参考资料: |
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教育家,吴有训
中国科学院院士、机械工程专家、中国铁道机车工业和运用管理的开拓者,程孝刚
中国科学院院士、土木建筑结构专家,蔡方荫
中国科学院院士、无机化学家,游效曾
现代画家,傅抱石
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党委书记,夏征农
国画艺术家,黄秋园
植物分类学家、中国近代植物学重要奠基人之一,胡先啸
医学专家,胡智静
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吴自迪
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科学家、教育家,王义遒
江西省体委副主任、体操世界冠军,童非
羽毛球世界冠军,钱萍
技巧世界冠军,万迪中
知名校友参考资料: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还算安静的学校之所以说安静是因为和周边那一带的繁华形成的反差,估计学校为那一带的经济拉动起来不小作用,小吃街,网吧。。。。。。。形形色色的店铺到是都方便了学生们的业余生活
建筑风格也没有特色,不过还是一个值得瞻仰的地方,比较宽敞吧,因为校园里面树比较低小,显得比较空旷;建筑几乎都是方方正正的,整体比较有现代化感,简约而不失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