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前身是江西大学新闻系,始建于1958年6月。该学院有着56年办学历史,南昌大学为深入推进学科和院系治理结构改革,加强学校文科建设和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决定重建新闻与传播学院。
省委宣传部与南昌大学签署共建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协议书,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姚亚平教授担任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务委员会主任,江西省传播学会副会长陈信凌受聘担任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学院下设新闻学系、广播电视学系、广告学系、影视传播系,开设有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戏剧影视文学五个本科专业。
实施“部校共建”后的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内容共有5项:共建管理机构、共建精品课程、共建骨干队伍、共建实践基地、共建研究智库。
学院根据新时期新闻传播学科建设发展的规律,提出了五年发展目标:锤炼团队,蓄积能量,多出成果,力争提升办学层次,并成为全国新闻传播教育领域内特色突出、亮点鲜明的学科;十年发展目标:追踪国际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进入国内新闻传播教育主流方阵。在二、三个研究领域或方向居全国领先地位,培养高质量、有特色的新闻传播人才,为国内尤其是江西省新闻宣传事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及文化软实力的整体提升提供理论支撑与决策咨询。
1949年以后国内成立最早的三个新闻专业之一。在过去几十年的办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厚的教育经验,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国内新闻实务界、新闻教育界有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本专业一方面继续发扬自身优良的办学传统,另一方面密切关注新闻业的发展趋势,不断地调整和更新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经常邀请新闻界的领导、专家向学生讲授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效果,学生多次在全国性的专业竞赛、评比中名列前茅。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开办于1992年,是国内第一批设立本专业的教学单位。在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两方面对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常邀请著名的记者、编导、节目主持人来学校交流、授课。并且在中央及省市县的电视台、广播电台建立了实习基地,学生在主持人大赛等活动中,多次取得优秀成绩。
新闻学和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毕业生已经遍布除西藏、台湾以外的各个省市,其去向主要在新闻媒体,如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羊城晚报、江西日报、江西电视台、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等。此外,还有一些学生毕业后在党政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及外资公司供职。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广告人才需求量很大,择业优势显著。已有四届毕业生分布在国内主要新闻媒体、4A级广告公司、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工作。本专业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国际化专业水准及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强调传播学、营销学、心理学、美学、艺术设计学、网络资讯、媒体研究、广告经营管理等基础理论学习,使学生具备了市场营销调研分析、广告策划与创意、设计、制作、发布、效果测定、动画制作、网络资讯平台构建、媒体运作、品牌推广、公共关系、企业形象设计、广告经营管理的能力。毕业后能在新闻媒体、广告公司、信息资讯部门、大型企事业单位、机关科研所从事广告企划创意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前身是江西大学新闻系,始建于1958年6月,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内开办的第三个高等教育新闻学专业教学点,与当时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复旦大学新闻系鼎足而立,成为新中国新闻人才的摇篮。
1965-1972年,江西大学新闻系的新闻教育因文革中断了8年;
1973年,江西大学在中文系内设立新闻学教研室,开始设立新闻干部培训班和新闻摄影专修班,为省内外新闻媒体培养行业骨干;
1982年江西大学新闻学专业恢复办学,招收了复办后的第一届本科学生;
1984年9月,江西大学新闻系与中国摄影家协会合作,继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之后,面向全国招生摄影培训学员,成为国内另一个新闻摄影高等人才培养基地;
1997年5月,南昌大学成立新闻与艺术学院;
2001年1月,南昌大学创办新闻与传播学院;
2003年6月,学校院系调整,新闻与传播学院整体上改为新闻与传播学系,与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一同组成新的人文学院;
2014年1月10日,南昌大学党委鉴于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实际需要,决定重建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