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学校大全南昌高中大全南昌莲塘第一中学

南昌莲塘第一中学

  • 地址:南昌县莲塘镇公园路19号
  • 电话:07915761902
  • 邮编:330200
  • 网站:
  • 附近地标:莲塘
点击查看“南昌莲塘第一中学”地图完整版
学校简介

学校简介

在美丽的鄱阳湖畔,宜人的赣抚大地,闪亮着一颗璀璨耀眼的教育之星,这就是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南昌市首届十大名校之一——莲塘一中。这里校园环境优美,学风浓厚,教风严谨,办学有方。有多少人,在这座校园求学,沐浴着丰沛的阳光雨露;又有多少人,从这个摇篮起飞,展姿于广阔的大江南北;还有多少人,向往着这里,渴盼其浓郁的文化氛围。学校经过50年的风雨历程,拥有新老两个校区。共380余亩,199个教学班级,近万名学生,300多名教职工,是一所规模大、实力强、软硬件具备的优秀学校。

顺应新时期教育的发展潮流,坚持科学发展观,莲塘一中提出了“以人为本,以德治校,可持续发展”的全新办学理念;倡导“学校为社会、为家长服务;领导为教职工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服务观念;弘扬“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拼争一流”的莲塘一中精神,使学校的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取得累累的硕果,呈现出蓬勃的生机。

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县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与高度关心,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的艰苦创业与奋力拼搏,铸就了学校的昔日辉煌,打造了昌南的教育明星。近年来,校新一届领导班子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大胆改革,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如虎添翼,锦上添花,不断取得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成绩。

历史沿革

学校发展——四个阶段

1. 文革前(1956年—1966年)

2. 文革期间(1966年—1978年)

3. 改革开放后(1979年—2003年)

4. 改革深化(2003年—)

学校名称——七次变更

1. 江西省南昌县第二初级中学(1956年3月-1957年3月)

2. 江西省南昌县初级中学(简称“县中”)(1957年-1958年9月)

3. 江西省南昌县莲塘中学(1958年9月-1967年3月)

4. 南昌县红卫中学(1967年3月-1968年3月)

5. 南昌县莲塘中学(1968年3月-1968年11月)

6. 莲塘镇五七学校(1968年11月-1969年9月)

7. 莲塘镇五七中学(1969年9月-1972年9月)

8. 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简称“莲塘一中”)(1972年9月至今)

学校建制——八次整合

1. 增设高中部(1959年9月)

2. 罗家中学并入 (1961年9月)

3.与莲塘小学合并(1968年11月)

4. 高中部并入莲塘二中(1977年9月-1979年9月)

5. 恢复高中班招生(1979年9月)

6. 初中部并入莲塘三中(1984年5月-1986年)

7. 恢复初一招生(1986年)

8. 初中部改为莲塘五中(2007年7月)

学校品位——三次提升

1. 评为省重点中学(1980年)

2. 评为省优秀重点中学( 年)

3. 评为市名校(2003年)

学校建设——三次扩大

1. 以36个教室的教学楼的竣工为标志(1987年

6月)

2. 以54个教室的教学楼的竣工为标志(200 年)

3. 以新校区一期工程的竣工为标志(2004年9月)

组织发展——三种状态

1. 1. 冰冻(1956年—1985年)

2. 2. 破冰(1985年—1986年)

3. 3. 常态 (1986年—至今)

办学条件

莲塘一中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教育体育局的关怀下,在新校长胡金金同志的带领下正在向前突飞猛进的发展。“敬业、廉洁、团结、求实、创新”和“一切为了师生,为了一切师生,为了师生的一切”已成为莲塘一中人的座佑铭。2004年共设有85个教学班(其中初中32个班,高中53个班),在校学生6070人,现有教职工380人,其中专任教师248人,高级教师95人,一级教师167人,在读研究生11人,师资力量雄厚。

1980年被确定为江西省重点中学以来,学校多次获得省级“文明单位”;1984年学校党支部被评为江西省先进支部;1997年学校被评为江西省德育示范学校;2001年被评为南昌市“五一”劳动奖状先进单位;同年被评为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2002年被评为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先进学校。

教学是关键,科研是后劲。学校为加强现代化教育技术,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先后投入近500万元。先后参与了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素质教育中多中教学媒体综合运用实验研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四结合”教学重点科研项目,及多项省市级教学研究课题。

回首过去,我们充满自豪;展望未平,我们满怀信心。我们将继续努力,开拓奋进,为把莲塘一中办成全省一流的重点中学而努力。

文化传统

一、突出德育,推进文明,文化品位进一步提升。

“士有百行,以德为首”。作为多年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南昌市小公民道德建设示范基地,近年来,学校坚持德育首位,不断深化德育内容,以诚信箴言征集、座右铭评比活动等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德育工作,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形成了包括政保处、团委、班主任、政治教师、学生会等在内的大德育工作网络,狠抓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注重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使学校的道德宣传深入人心,道德活动丰富多彩,道德建设落到实处。与此同时,学校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校艺术节、校运动会、“播种杯”作文大赛、散文诗比赛等文化活动层出不穷。2005年元月还出刊了首期莲塘一中校报,大力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和文明素质教育。

二、改革办学,创新机制,治学实效进一步提高。

加大办学改革力度,使全体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学校要求教师树立“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观念,注重培养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培育优秀学生,实行零零班两班竞争、学年滚动的办法。2003年首次兴办全县理科实验班,同时加大招生工作宣传力度。为调动教师积极性,实行教师待遇向一线、向毕业班、向成绩突出者倾斜的办法,按量计酬,按质计奖,治学实效明显提高,2004年高考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郑子文、姜燕飞两位同学以703分、702分的优异成绩列全市理科总分第二、三名,700分以上的人数列南昌地区重点中学第一(全南昌地区仅5人,全省共27人);姜燕飞、刘嵩两位同学获理科综合单科300分,列全省第一;3位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1位同学被北京大学录取;一、二本总上线人数531人。2005年高考,莲塘一中又一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罗俊同学以681分名列全省第二名,南昌地区26人,莲塘一中有12人,占全省的11%,占全市的近一半。一本上线311人,比2004年增加130人,二本以上考生815人,经2004年增加284人。同时,罗俊、龙耀华、樊启勇、龚明星、宗洪强、胡奇琪、戴帆帆、朱培元、涂磊等九位同学被清华、北大录取。中考及格率、优秀率、录取率保持全县第一。2006年高考中考又喜获丰收,高考650分以上的3人,占全省的二十分之一(全省共114所省重点中学),一本、二本上线人数均超2005年;中考500分以上的人数占全县的二分之一.

改革办学方法的同时,创新机制的实效显著。一是新的联办机制扩大了学校影响和名气。首届与三江中学联办的文科班重点率跃居全县普通中学第一,使名校的真正实力得以彰显。新的用人机制提高了教师素质和能力。聘请外校优秀教师来校任教,实行全校教师聘任上岗制,鼓励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聘请一批、带动一批、培育一批”的育师工程,使教师的竞争意识得以提高。三是新的外联机制加强了社会沟通和联系。学校走出去,引进来,长期聘请外籍教师来授课,(多次特邀教育专家来校作报告,经常组织校际间学习交流等),使学校的外部联系得以加强。

走进莲塘一中,首先是浓厚的学风扑面而来——学生的晚自习和谐有序,名师坐班指导,答疑解惑;月考测评,激励奖掖,其次是严谨的教风薰人欲醉——这里有特级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雄厚的师资力量。教师们在敬业的同时要求精业,让学生取得由“学会”向“会学”的根本转变。

三、发扬民主,服务教师,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2003年学校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根据民意制定了有关规章制度和福利奖金分配办法与公费医疗改革方案,学校决策更加民主化和科学化。校领导每年一次在教代会上作述职报告,真心接受群众监督,真正实现民主管理。

发扬民主的同时,服务教师的宗旨也得以实现。学校尊重关心理解每一位教师,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在岗教师吃上了工作餐,穿上名牌校服,参加了免费微机培训,实现了信息技术扫盲;退休教师有了自己的活动之家,教师的批评建议更受重视,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四、狠抓科研、推动教改,信息平台进一步拓宽。

学校特别加大了教研改革的工作力度,现已有两个国家级课题、多媒体与学校教育教学整合子课题、四结合课题。同时正在申报国家级课题《课题资源共享机制与策略研究》的子课题,还准备申报国家级课题《校本研究》的相应子课题。教研信息处还加强了对学生考试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对学生个性进行学科平衡分析与调整等。2004年学校网站建成并试运行,这些都为教师的发展及信息的沟通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

辛勤耕耘换来丰硕果实,学校正是因为有了一次次的锐意改革,才有了对历史的一次次超越,实现对未来的一次次追求。仅2004年,学校获得“全省师德师风先进集体”、“南昌市人防知识教育先进单位”、“县基层党组织红旗单位”、“南昌市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徐小平同志还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

五、改造老校,兴建新校,硬件建设进一步加强。

2003年,老校区旧貌换新颜。学校运用自筹资金,兴建了门前广场、老年活动中心,改造装饰了行政办公大楼和旧教学大楼,学校环境进一步美化,池塘里,游鱼睡莲,风景独好;道路边,文化长廊,气垫灰宏;旧楼外,墙体粉饰,清新靓丽,校园环境着实有了很大的改观。

同时,学校多方筹措奖金,减轻县财政负担,加紧进行新校区建设工程。一座占地270余亩,设施一流、功能齐备的现代化新校园已在澄碧湖边崛起,2006年9月高中部将全部搬迁至新校园。

六、广开财源,公开财务,物质基础进一步夯实。

新领导积极开拓筹资渠道,广泛争取社会捐助,仅2004年就争取到了教育赞助200多万元,通过后勤改革也为学校增收40余万元。开源的同时还注意与节流并行,学校严格财务审批办法,不仅资本筹集来源更广了,而且奖金使用效率更高了。

在广开财源的同时,公开财务的举措也深得人心,新校长一上任就将总务与财务分开,各司其职,分工明确,真正做到了学校年度财力情况全校公示,水电费使用情况张贴公布,学杂费等收费项目公开并接受社会监督,从而使学校财务工作更加透明,职工心里更加踏实。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更待发展。莲一中人深信:在县委、县政府亲切关怀下,在县教体局正确领导下,在以胡金金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学校把握机遇,直面挑战,以新校园建设为契机,以现有成绩为起点,继续坚持“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拼争一流”的莲一中精神,就一定能提供更优质的教育,以回报昌南百万父老乡亲对学校的关心与厚爱,莲一中的明天就一定会更美好!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