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武阳中学系南昌县办校历史较为悠久的学校之一,50年代末期,武阳属茌港区管辖范围。为贯彻执行“两种教育”制度.应广大人民学习文化知识的迫切要求,于1959年9月 在茌港街上街头创办“茌港中学”,这是武阳中学最早的前身,招生范围是当时的茌港区,基本上是现在的武阳镇范围,仅设初中班,当时,学校首任校长李学煌,教导主任余发明,团总支书记郑火才,学校规模不大,教学楼两幢,4间教室,2幢学生宿舍(平房),l幢教师宿舍。1个师生食堂,学校教师16人.初中学制为两年制。当时学校教育灵活多样,特别是文艺,体育办得很有特色,学校每年要组织学生参加县区文艺汇演及县田径行动会,多次获奖,学生是半工半读,学校有水田,但学校教学质量较好,第一届初中毕业生有2个班,70多人,考入高中20多有。第二届毕业班2个,第三届达4个毕业班,教学成绩逐年提高,因办学条件简陋,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生源,于1961年8月被迫撤消,学生教师并入南昌县向塘中学。 文化大革命初期,教育受冲击,武阳的教育事业,也处在一个停滞状态。1968年初,应武阳公社广大干部群众的要求,相继在武阳公社茌港镇、武阳公社伍坊村、武阳公社庵前村创办了3所中学,即“茌港五七中校”、“武阳五七中学”、“庵前五七中学”这3所中学是现在武阳中学的真正前身,现在的武阳中学是在这3所中学基础上合并而成的。 1968年9月,茌港中学再次创办校名为“茌港五七中校”,学校地址在茌港街上街头天主堂内,规模设有高、初中。1969年是全县少数几所完中之一、校长郑火才,教导主任陈琨,当时是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武阳公社西游大队中房村万以民任校党支部书记、革委会主任,郑火才任革委会副主任,高中第1年开设1个班,第2年2个班,生源为原武阳公社范围,1972年8月,撤销高中,只保留初中。当时茌港五七学校办校很有特色,文艺、体育全县有名,往往都是教师自编自导,学生自演、自练,文艺汇报演出多次获县、社优秀节目演出奖,体育运动也开展得轰轰烈烈,学校组织有蓝球队,乒乓球队,田径运动队,文艺演出宣传队,经常到各地参加友谊比赛及县体育运动会,体育成绩名列全县前茅、当时学校教学设施简陋,4幢教学楼,1幢办公大楼,1个师生食堂,规模最大时达8个教学班,教职员工36人,办学期间学校曾创办了印刷厂,围垦造田20多亩,并指派专人负责看管,学生课余时间要参加义务劳动,勤工俭学,学校办校一直延续到1985年7月,后撤消,并入现南昌县武阳中学。 “武阳五七中学”,1968年12创办。校...
相关评论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