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历史沿革一览表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于2014年由江西省属南昌市管高校正式转为江西省属省管高校行列,正朝着省部共建(教育部与江西省共建)的行列迈进。办学起始于1952年南昌市业余文化学校,后变更为南昌高等专科学校。1977年创建江西师范学院南昌分院;1984年改名为南昌师范专科学校,开始筹建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1987年定名为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本科),2002年更名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2004年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2年正式更名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南昌市业余文化学校
1952年12月,南昌市政府决定筹建南昌市机关干部业余文化学校,招收全市各类干部进修学习。1953年2月,南昌市机关干部业余文化学校正式成立,时任南昌市市长张云樵兼任校长。1958年,江西省政府和南昌市政府先后批复组建成立南昌市业余大学,举办成人高等教育,成为中国首批、江西省第一所成人高校,时任南昌市市长张云樵兼任校长。1962年5月,南昌市业余大学改名为南昌市业余文化学校。
洪都大学1958年4月,江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指示南昌市委成立洪都大学,1958年9月,在江西省立工业专科(江西中等工业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南昌市第一所地方本科院校——洪都大学。1963年8月,洪都大学撤销,成立南昌中等教师进修学校,与南昌市业余文化学校统一领导,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揭牌仪式隆重举行
南昌市教师进修学院1963年9月,南昌市教育局决定南昌市教师进修学校与南昌市业余文化学校合署办学。1968年11月,南昌市业余文化学校全部迁往清江县,并入清江“共大”。1973年4月,江西省革委会办公室下发文件,同意恢复南昌市业余大学。
1978年8月19日,南昌市委批准将南昌市业余大学改为教师进修学院。1980年1月20日,南昌市委决定恢复南昌市业余大学,与南昌市教师进修学院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洪都职业大学
1981年5月,南昌市教师进修学院、南昌市函授学校并入南昌市业余大学,成为业大的进修部和函授部。1983年9月7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以南昌市业余大学为基础,创办洪都职业大学。
南昌高等专科学校
1986年1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复南昌市人民政府,同意将洪都职业大学改名为南昌职业大学。1992年6月,国家教育委员会正式批准将南昌职业大学改名为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叶春浓为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陈光焰任校长。
职教师培训基地(2张)江西师范学院南昌分院
1977年,文革结束后的第一年,改革开放的前夕,中国进入复苏的大好局面。1977年12月22日,成立了以单发喜同志为首的江西师范学院南昌分院筹备小组。1978年2月,正式创建江西师院南昌分院。
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1984年1月11日,江西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江西师院南昌分院改名为南昌师范专科学校。同年4月,学校向省政府和国家教育部申请筹建南昌技术师范学院,得到教育部的批准,时任国家教育部部长何东昌将原报告的校名“南昌技术师范学院”改定为“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教育部下发文件规定,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坚持本科和专科两种学制并存,并确定学院归江西省人民政府领导。1985年,经国家教育部同意,江西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为本科院校建制,规定暂时保持专科学制,本科专业设置再按规定程序报批。1987年9月,学校正式开始招收本科生,首届“电子电器”本科专业学生入校。12月,国家教委发(1987)教计字211号给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立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确定学校“以本科为主,本、专科并存”办学,学生发展规模为3000人,由江西省人民政府领导。1996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中国职技本科高师和江西师范类院校的唯一代表,出席中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交流办学经验。
2000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列为中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成为中国19个该重点基地单位之一,标志着学校成为培养中国职教师资的领军院校之一。2005年底,学校申请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获得国务院学位办通过,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8年,国家教育部组织专家来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被评为“优秀”水平。
2002年5月,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改称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2002年,南昌市政府决定以南昌高等专科学校为基础,筹建南昌科技大学,2003年南昌市决定将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以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主体筹建南昌科技大学,并开始启动红角洲新校区建设。
2004年2月,国家教育部和江西省政府先后批复,将同样起源于原南昌市业余大学的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06年10月,南昌高专成建制整体并入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实现了两校实质性的全面融合,南昌高专成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专科部,在新校区红角洲校区办学。2009年,学校党委和行政决定由筹建南昌科技大学转为筹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0年,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单位,学校的“江西省有机功能分子重点实验室”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列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学校开始与中国科学院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2011年,学校被国务院批准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时期
2012年3月29日,国家教育部下发文件,正式批准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更名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4年12月5日,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学校设有24个教学院(部),66个本科专业,专业涵盖11大学科门类;独立学院——理工学院设有理工学科部、文管学科部 、外语学科部、艺体学科部、思政教研部5个学科部,共20个本科专业,专业覆盖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门类;专科共45个专业,专业覆盖土建、制造、财经、旅游、法律、环保、生化、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传媒、公共事业、电子信息、农林牧渔等12个大类。
二级学院一览表 | ||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学院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通信与电子学院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药学院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材料与机电学院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法学院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商学院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软件动漫学院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理工学院(独立学院)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研究生部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校长郭杰忠致词
截至2013年,学校主要有枫林校区和红角洲校区,占地面积2162亩,校舍建筑面积64.9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863.3万元,纸质图书244.32万册。建有文科综合、基础化学、电工电子、基础物理4个设施齐全、管理规范的校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29个,附属实验学校1所。计算机网络覆盖全校,实现了教学、科研、图书文献检索和办公管理网络化。
学校现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建设中的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硕士、艺术硕士、旅游管理硕士),拥有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和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建有省级重点一级学科3个。其中,高水平学科1个(覆盖20多个二级学科)、66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应用化学、旅游管理),省级特色及品牌专业18个,国家首批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制药工程) 、省级教学团队4个,1个江西省首批高校高水平创新平台立项建设项目(设计学)。 有机功能分子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旅游管理”、“生物医药检测化学”江西省(首批)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
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有机功能分子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二、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建设中,2015年申报):
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培养项目(涵盖“化学工程工艺职教师资培养项目”、“漆艺美术与设计职教师资培养项目”两个博士培养学科专业)
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教育学、工商管理、化学、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设计学(可授予艺术学或工学学位)。
四、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含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思政、法律、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可授予教育学或理学学位);自设:德育学、教育经济学 |
工商管理 | 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自设:信息系统与管理、法律科学与管理、商务管理、休闲管理 |
化学 |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自设:材料化学、化学生物学、制药化学 |
艺术学理论 | 艺术学;自设: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管理与文化产业 |
音乐与舞蹈学 | 音乐学、舞蹈学 |
美术学 | 美术学;自设:美术理论、漆艺术 |
设计学 | 设计艺术学;自设:工艺美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
非一级学科覆盖的二级学科硕士点
应用化学(工学学位)、信号与信息处理(工学学位)、体育教育训练学(教育学学位)。
四、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教育硕士(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思政、法律、音乐、美术、体育等12个学科领域)
艺术硕士(涵盖艺术理论、美术、设计、音乐、舞蹈、戏曲戏剧、电影、广播电视艺术等8个领域)
旅游管理硕士
五、职业学校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点:
课程教学论(含语文教学方向、数学教学方向、英语教学方向、历史教学方向、物理教学方向、法律基础教学方向、思政教育教学方向等7个教学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学、教育技术学、体育教育训练学、音乐学、设计艺术学、应用化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会计学、旅游管理
截至2013年,学校有专任教师1316人,其中,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527人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其中教授15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857人、硕士生导师243人。教师队伍中,16人为享受国务师资力量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入选“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1人入选“赣鄱英才555工程”,1人入选“江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2人入选“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聘为江西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9人获“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称号,7人入选“江西省教学名师”,33人入选“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65人入选“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人才培养
截至2013年,学校有在校生340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29000余人),其中各类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含全日制学术型、高师在职型、职校教师在职型),普通本科生约18000人(含一本、二本和留学生),独立学院(理工学院)本科生4000余人,专科(高职)生6000余人,具有招收留学生资格,另有接受继续教育的成人本专科生5000余人。学校以“明德精业”为校训,建校以来,共培养了11万余名毕业生,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毕业生就业率位居江西省高校前列。
2004年以来,研究生及大学生参加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中国健美操锦标赛、中国大学生运动会、“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英语竞赛、电子设计大赛、力学以及广告艺术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国际、国内各类竞赛活动,获国际级、国家级和省级奖项1266项。特别是学校体育类的健美操项目,刷新了中国最高纪录,代表国家参加国际健美操比赛,获10枚金牌、2枚银牌,4枚铜牌等共计23个奖项、国家奖项204个,其中金牌28块;省级奖项166个,其中金牌84块;培养了国际级运动健将2名、国家运动健将11名、一级运动员63名,并输送了4名健美操国家队队员,2人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中国竞技体育最高荣誉奖---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其中在2005年,学校健美操队员代表国家队夺得了中国健美操项目的首枚世界金牌,实现了中国健美操项目世界金牌的“零”突破,被国家体育总局两次授予“特别贡献奖”。
职业教育
学校先后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体育总局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全国重点支持建设地方示范性职业院校、国家健美操青少年培训中心,被江西省确定为江西省城镇职教师资培训中心、江西省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中心、江西省服装职业技能鉴定站、江西省饭店职业英语标准培训与测试中心。
合作交流
学校积极参与国外学术交流与合作,长期遣派教师赴国外访学。21世纪初,学校已与英、美、俄、澳、加、法等国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被英国政府授予江西省首家海外教育中心。与英国布莱福德学院、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莱姆顿应用技术学院、Bradford College、北大西洋学院合作开办以本科学历教育为主的中外合作教育项目,是江西省第一个可获国际社会公认的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的教育项目。学校还承办了非洲国家职业教育高级研修班,将中国培养职教师资的先进理念带向了海外。
截至2013年,学校承担了科技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项目以及中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543项;到位科研经费累计达13077.7万元;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项5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864篇,其中SCI、EI、ISTP索引论文1376篇次;出版专著53部;获发明专利52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江西省科技成果一等奖、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近90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及国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百余项。学校教师出版国家级和省部级专著、教材200余部,发表论文 5000余篇,其中1376多篇被 SCI 、 EI 、 ISTP国际三大检索收录。
学校创建油墨实验研发中心,与江西蓝海文具有限公司、常熟市和甸文化用品制造有限公司强强联合,建成了国内外最大的圆珠笔油墨生产基地,学校研发的“常熟油墨”已经成为国内圆珠笔油墨行业的第一品牌,通过了欧盟EN71-9标准,抗衡了欧美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常熟油墨”企业是国内圆珠笔油墨行业综合实
“江西省金牌讲解班”合作培养签约(2张)力最强的公司,有“中国油墨王”之称,产销量为1200吨,居世界第一,世界市场占有率约70%,21世纪初,世界上尤其是在中国,人们所用的绝大多数圆珠笔,都是该校研究开发的。学校以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为导向,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改良种猪遗传特性,产业经济效益4.25亿元;学校与国家检验局合作,研制的新型细菌显色培养基成为国家标准;学校与北京陆桥合作,开发的三种细菌检测试剂替代进口产品,年产值超1000万元;学校与维新涂料合作,开发的水性集装箱涂料项目,一举解决跨国公司20年未能解决的难题。
期刊
截至2013年,学校出版发行《职教论坛》、《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地方文化研究》3种学术刊物,《职教论坛》被评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获中国优秀职教期刊一等奖,文章转载率在中国职教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中国教育类期刊中排名第三,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职教刊物之一。
●校图书馆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图书馆创办于1952年,截至2013年,图书馆建筑总面积64300平方米。其中枫林校区拥有第一图书馆、第二图书馆和实验楼电子阅览室等馆舍,红角洲校区新图书馆即将投入使用。图书馆设有办公室、资源建设部、流通部、信息与技术咨询部、期刊阅览部、红角洲校区管理部等六个部门。为学校师生提供了图书借阅、参考咨询、代查代检、定题服务、文献传递和读者教育等文献信息服务。有工作人员56人,其中高级职称19人,中级职称19人,初级职称及管理员18人。
截至2013年,图书馆藏有中外文纸质图书2253102册,电子图书近200余万种,中外文纸质期刊2745种,中外文数据库二十多个。经过不断地努力,已形成了以职业师范教育为特色,以教育学、工商管理、化学、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设计学等七个重点学科为重点,涵盖文、理、工、法、教育、管理等多学科,形成了虚拟馆藏和实体馆藏互为补充的较为完整的馆藏体系。图书馆开展了职教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设立了职业教育阅览室,出版了《国外职业教育》期刊。
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培训中心或基地(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全国健美操青少年培训中心),1个国家级研发中心(国家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1个省级协同创新培养培训基地,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高水平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此外还拥有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7个南昌市重点实验室,1个南昌市科研示范基地,参与建设3个江西省产学研示范基地。
平台性质 | 平台名称 | 依托单位 | 批准时间 | 批准部门 |
国家级培训基地或中心 (2个) | 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 | 教育学院 | 2000年 | 国家教育部 |
全国健美操青少年培训中心 | 体育学院 | 2002年 | 国家体育总局 | |
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1个) | 国家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 | 生命科学学院 | 2011年 | 国家农业部 |
省级重点实验室 (4个) | 江西省有机功能分子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 化学化工学院 | 2003年 | 江西省科技厅 |
江西省光电子与通信重点实验室 | 通信电子学院 | 2003年 | 江西省科技厅 | |
江西省材料表面工程重点实验室 | 材料与机电学院 | 2005年 | 江西省科技厅 | |
江西省生物加工过程重点实验室 | 生命科学学院 | 2013年 | 江西省科技厅 | |
省级工程实验室 (1个) | 江西省水性涂料工程实验室 | 化学化工学院 | 2014年 | 江西省发改委 |
省级高水平工程研究中心 (1个) | 江西省生物医药分子及检测仪器高水平工程研究中心 | 化学化工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药学院 | 2012年 | 江西省教育厅 江西省科技厅 江西省财政厅 |
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个) | 江西省高等学校精细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药学院 | 2006年 | 江西省教育厅 |
江西省高等学校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化学化工学院 | 2008年 | 江西省教育厅 | |
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3个) | 江西省职业教育研究中心 | 教育学院 | 2003年 | 江西省教育厅 |
江西省八一精神研究中心 | 历史文化学院 | 2012年 | 江西省教育厅 | |
江西省数字化社会与地方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 文学院、旅游学院、历史文化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软件动漫学院 | 2014年 | 江西省教育厅 |
校训
明德精业
诠析:明德以立范树标,精业以利众济群
校歌
《我的stnu》——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之歌
遥想荜路蓝缕,开垦一片天地,穿越红土风雨,走过彩虹万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桃李不言啊,下自成蹊,少年少年问路而来,追梦追梦而去!独树一帜,我的stnu,明德精业,我的stnu,一代代学子,不息啊川流,前波后浪飞花,织出锦绣织出锦绣!织出织出锦绣!点击斗转星移,刷新青春日记。今日有凤来仪,明天彩霞千起。青出于蓝啊更胜于蓝,少年少年踏歌而来,扬帆扬帆而去。我的stnu,明德精业,我的stnu,一代代学子,不息啊川流,前波后浪飞花,织出锦绣织出锦绣!织出织出锦绣!
校赋
作者:李雷
盛世中华,大学逾千;今赞我校,气度不凡:源于豫章书院,历千年历史,发轫江西大学堂,承百年基业,起于业大,兴于职教,立于师范,隆于科技。沧桑巨变一甲子,领军职教谱华章。
美哉,江科师大!赣水之滨匡庐南,物华天宝多俊才。承青云之笔,连豫章书
中央民族乐团来我校举办专场演出(3张)香;观滕阁落霞,察世界风云。建学尊师,振人文以彰耀;崇文重道,逢治世而挺生。申硕更大,评估夺优;学脉滥殇,风流尽享。追踪上哲,发起先声;心怀天下,豪气干云。巍巍乎,江南职师之摇篮;赫赫矣,学子青睐之天堂。校训无忘兮:“明德精业”;校风永铭兮:自强自新。秀哉,江科师大!香樟蕤蕤,荫翳匝地;修林屹屹,翠色欲滴。觅春亭上接紫气,寻芳园中论辩急。图书馆畅游中外,艺术楼古今隽永。活动中心,琴棋书画;体育场馆,活虎生龙。九曲长廊,四季书声朗朗;世纪广场,常年和气融融。春时百卉争妍,翠柳含烟;夏则绿荫蔽日,枝叶生凉;秋笼丹桂清香,沁心神爽;冬被皑皑白雪,妖娆异常。花前竹下,书声与乐声互奏;湖畔桥边,山色共水色争辉。
壮哉,江科师大!职技高师,享誉华夏;科技师范,鳌头独占。广揽俊彦,大雅小雅绰绰盈门;遍纳贤明;龙韬虎韬怡怡满园。文史法旅,争芳斗艳;通电化建,奇葩竞绽。外语国际,光华斐斐;教体音美,硕果累累。食品医药,头角渐显;经管数计,声名播远。名师执教,专家治学。知行并重,唯科学是举;中西兼收,独文明是求。“厚德博学”,常款款以耽书;“教书育人”,亦陶陶而废寝。盛哉,江科师大!山不在高,下罗飞凤凰;水不在深,前湖走蛟龙。人文丰蕴,生机无限;“立志高远”,青胜于蓝。数模、力学、挑战杯,捧金夺银;电子、程序,诸设计,人才辈出;健美操硕果,寰宇叹之;更有创新创业、歌舞模特、中英文演讲,如百花齐放,万舸争流。课内课外俱丰富,天高路阔任驰骋。今日读书,郁郁乎斯文;他年置业,洋洋乎盛德。
噫嘻!一简汗青,承几代之夙愿;杏林耕耘,创百世之风流。赞曰:明德精业兮“三特”奇,职教普教兮双飞翼。红色摇篮哺栋梁,特色校园翘东方。
党委书记:李红勇(教授、硕导)
校长:左和平(教授)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校长郭杰忠
党委副书记:池泽新(教授、博士、硕导)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魏新华(教授、硕导)
党委委员、副校长:朱爱莹(教授、硕导、高级律师)
党委委员、副校长:胡业华(教授、硕导)
党委委员、副校长:蒲守智(教授、博士、博导)
党委委员、副校长:朱笃(教授、博士、博导)
副校长:徐景坤(教授、博士、博导、江西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民革江西省委副主委)
党委委员、副校长:李玉保(副教授、硕导)
其他在校工作的副厅级非校领导:李广振(教授、硕导、南昌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学社江西省委副主委)
时期 | 年份 | 党委书记 | 校(院)长 |
---|---|---|---|
江西师院南昌分院 | 1978-1983 | 单发喜 | 单发喜 |
南昌师范专科学校 | 1984 | 周绍森 | |
1985-1986 | 章启明 | ||
1987 | |||
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 1988-1991 | ||
1992-1993 | 卓健 | ||
1994 | 章启明(11 月离任)、李以镔(11 月到任) | ||
1995-1996 | 李以镔 | ||
1997 | 卓 健(12月离任)、邹良志(12 月到任) | ||
1998-2001 | 邹良志 | ||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 2002 | ||
2003 | 李以镔 (6 月离任)、邹道文(6 月到任) | ||
2004 | 邹道文 | ||
2005 | 邹良志(7月离任)、胡永新(7 月到任) | ||
2006 | 胡永新 | ||
2007 | 邹道文(4月离任)、王乔(4月到任) | ||
2008 | 王乔(9月离任) | ||
2009 | 郭杰忠(1月到任) | ||
2010 | 郭杰忠 | ||
2011 | 胡永新(12月离任)、李红勇(12月到任) |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 2012 | 李红勇 | 郭杰忠 |
2013 | 郭杰忠 | ||
2014 | 左和平 |
教育界
于果 | 中国一流民办高校——江西科技学院(原江西蓝天学院)创建者、院长、董事长、"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人大代表、“中国民办教育十大杰出人物”、“中国教育管理科学卓越成就奖”获得者、江西省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十大杰出建设者、“中国教育60年60人” |
王斌 | 江西超弦集团董事长、南昌工学院董事长、院长、中国民办教育的领军人物之一 |
田延光 | 江西师范大学校党委书记 |
卢川 | 原江西艺术职业学院院长、江西省最年轻的大学校长、现任江西省艺术研究院院长 |
徐耀耀 | 江西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国家级教学名师"候选人、江西省世界历史暨国际关系学会会长 |
周智安 | 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 |
袁吉林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国家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研究员 |
李玉保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副校长 |
王金平 | 江西省卫生厅副厅长、江西中医学院原党委副书记、原副校长 |
张立青 | 南昌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 |
刘国云 | 上饶师范学院副校长 |
赖春麟 | 南昌理工学院副院长、中国专家大辞典入选者 |
方志远 | 中国当代著名明史研究专家、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江西历史学会会长、台湾成功大学客座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专家之一、获“《百家讲坛》最受欢迎主讲人”和“《百家讲坛》最受欢迎节目”,现任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中国人大代表、民进中央委员、民进江西省委会副主委 |
陈喜民 | 南昌工学院党委副书记 |
胡新生 | 深圳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纪委书记、中央电大残疾人教育学院院长、中国数量经济协会副理事长、智能CAD领域研究专家、国家重点工程CAD中心客座研究员 |
段禹臣 | 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
李汉华 |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
马林 | 南昌教育学院正校级领导 |
●科研界
熊澄宇 | 中国文化产业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杰出学者、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博导教授、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全球化创新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教育部教育技术学教学委员会主任、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负责人 |
汪进 | 美国加州大学博士、联合国核裁军组织科学家及项目负责人,中国国家地震局科研一等奖获得者、美国惠普公司高级软件设计师及项目负责人,名列美国名人录和科学技术名人录 |
王宏安 |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人机对话的首席科学家和负责人、博导、人机交互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
熊曼玲 | 国际艺术家音乐比赛专家评委、享誉国际舞台的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是继中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之后,第二个在金色大厅举办音乐会的中国音乐家,被西方誉为“东方的百灵鸟”。 |
张红英 | 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歌唱家、素有“小宋祖英”、“江西宋祖英”的美誉 |
吴泉水 | 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线性数学模型与方法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上海数学会秘书长 |
丁勇 |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学院原副院长、博导、教授、北师大数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中国当代著名的数学调和分析专家 |
王小盾 | 中国当代著名古代音乐文学和先秦文学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博导 |
支林 | 中国当代杰出的美术专家、中国漆画艺术领域泰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中国工艺美术的最高奖)获得者、“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评审会”评委、入选《中国专家名人词典》 |
刘晓彬 | 现代著名文学作家、“中国乡土文学奖”、“文学类”特别等级作品获得者 |
陈宗煊 | 华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博导、教授、基础数学复分析著名专家 |
傅廷煦 | 当代著名画家和艺术教育家、江西美术出版社副社长、副总 |
贺小刚 |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曙光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 |
邹人强 | 加拿大蒙特利尔心脏研究所研究员,在心脏建模与仿真、信号分析与处理方面卓有建树的科学家 |
刘君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数通产品设计研究所负责人、总工程师、IP界技术专家、软件权威专家,15项(其中3项获欧美授权)发明专利的杰出高级工程师 |
黄小丹 | 美国Shawnee State University教育系教授、博士 |
张巧红 | 世界著名权威性标准设立公司Snell基金会教育主任、加洲洲政府Sacramento儿童安全协会和Walk Sacramento 董事、教授 |
●党政界
于平 | 国家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中国当代著名舞蹈理论家和评论家、原北京舞蹈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兼职博导、教授 |
肖为群 | 江西省政协党组成员(副部级待遇)、省政协秘书长 |
尹世洪 | 原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省社联主席、现省人大常委、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正厅级) |
雷武江 | 南昌市委巡视员、原南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原中共南昌市委副书记 |
任辛 | 江西日报社社长、总 |
罗冈 | 江西省监狱管理局局长、二级警监 |
吴晓丁 | 福建省物价局局长 |
张知明 | 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党组书记(正厅级) |
吕宏光 | 江西省政府驻浙江省办事处副主任(副厅级)、浙江省江西商会名誉会长 |
章小刚 | 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副巡视员、江西省政府驻深圳办事处副主任(副厅级)、党组成员(主持工作) |
曾光辉 | 南昌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原南昌市政府副市长 |
万建生 | 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党组成员、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副厅级) |
李广振 | 南昌市政协副主席、江西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学社江西省委副主委、九三学社南昌市主委 |
王成饶 | 江西省出资监管企业监事会主席(副厅级) |
韩树艺 | 民革江西省委专职副主委(副厅级)、江西省政府参事 |
陈明 |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公司党委委员(副厅级)、办公室主任 |
●商界
吴国华 | “中国十大物流领袖”、九川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 |
胡国光 | 中国企业500强掌门人、中国南昌市政公用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317名)原董事长、党委书记、现任长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国际名人交流中心授予企业管理成就奖获得者 |
谭兆麟 | 中国卓越领导力训练第一人、香港东港投资集团拓普理德国际训练机构执行总裁、深圳市拓普理德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