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上小学坐落于东胡村正南面、陈村自然村正后方、校舍建筑于古老而又文明的院山福地之上,占地面积约3.5亩,共有12间教室。该校由村委会于1989年集资兴建,现有1-6年级和学前班共七个班级,学生180人,教师16人。
巷上小学是解放后于1953年9月创的一所小学,初时校址在巷上东胡村,借用民房上课,当时仅有几间教室,学生人数也比较少,主要发展人是巷上村农会聘请的后溪村村民张南山。1956年2月,江西省委发出了关于《大力发展和组织社会力量办校的指示》巷上村委在东胡村原祠堂地上兴建了二幢校舍,占地面积约3亩,一幢平房,一幢楼房,由原来的三个年级扩大到五个年级,学生120余人,教师6人。1964年巷上小学规模进一步扩大,招收东胡、西胡、南胡、陈村、艾村、茅胡村等学生,成为一所完全小学,命名为“巷上完小”。1966年文革开始,巷上小学更名为“团结五七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内容以《毛主席语录》为主。1977年学校改名为“巷上小学”高等制度的恢复,直接冲击着小学教育,学校教育步入正轨,教师教学以应试教育为主,教育质量以学生成绩(分数)为准绳。1989年,巷上村民再次集资8万元兴建了一幢砖混结构二层的教学大楼,座北朝南,占地面积220多平方米,上下八间教室,并且先后又增加了四间砖瓦结构的平房,三间教师和一间教师宿舍,计120平方米,与原教学大楼遥相呼应,东边是一个厨房、停车棚,西边是一个冲水式厕所,占地面积15平方米,形成了一个“四合院”的形状,学校中间是一个大操场,2003年,村委会投资建了一个篮球场,长30米,宽15米,面积450平方米,操场设有沙坑、单扛、双杠、乒乓球桌等。学校绿化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环境优美。教师安心于自己的工作。
2010年由台湾台塑集团和高新区共同筹资90万元,在原校址拆除重建了一幢三层12间的框架教学大楼,学校占地面积也比原来扩大了近2000平方米。新建了厨房以及教工宿舍。在2012年学校正式交付使用,校名改为“明德小学”,是一所具备现代教学条件的崭新学校,教师宽敞,功能齐全,学校的硬件、软件设施都非常完善。在全镇学校中是一所比较好的学校,学校的各项工作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
现今学校内部团结、教学工作井然有序,电教室、电脑室、图书馆、少先队 都在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通过外抓教师形象内抓教学质量,学校涌现了一大批年轻有为的骨干教师。学校现有教师16人,学生180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