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承担着电缆厂、江东机床厂、第五机床厂、五粮库及徐坊村的居民子弟的义务教育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开拓创新,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效率,学校陆续建设了多媒体教室、微机室、语音室、科学实验室、音乐室、图书室、校园电话网络系统、校园电脑网络系统、校园智能广播系统,改造了校园外部环境,重新建设了学校围墙,绿化、美化了校园,建设了学校标志性建筑“放飞理想”,添加了两幅瓷板画、塑像、升旗台和旗杆,增加了四组八个宣传橱窗和新校训,硬化了操场,增加了六组乒乓球桌。为办学档次的提升及校园文化氛围的渲染奠定了基础。学校先后获得了南昌市文明单位、青云谱区先进单位、南昌市首届青少年法律示范学校、南昌市家长示范学校、江西师大实习生基地、江西省全民健身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良好的办学条件,优良的教学业绩,为徐坊学校创下了良好的美誉度。
多年来,学校以科学与人文化的管理相结合,不断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学校建立了校长——教导——教研组的层级管理机制,制定了全面的学校管理考评制度,规范了各岗位职责,为切实抓好学校的政治思想工作,挖掘教师潜力,激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学校党政与时俱进,推出了“三必访三必谈”管理模式,即“教师有病必访,教师有难必访,教师家中有喜必访;教师工作出问题必谈,教师思想有疙瘩必谈,教师取得成绩必谈”。“三必访三必谈”的施行为学校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徐坊学校坚持实施“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师资培训模式,逐步形成了一套“推全体出明星,抓骨干带全面”、“以老带新,以新促教”的师资自培训模式,学校采取了“师徒结对,一对一传帮带;制定规划,跟踪指导二到位;理论提升,形式多样三安排;师傅引路,课例示范四步曲;争骨干,促优秀五措施”的校本培训体系,提升教师专业化程度。学校聘请了省知名各教育专家担任教学指导,已完成和正在实施中的“新课程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策略与培训模式研究与实施”,“实施心态文化教育——感恩教育课题研究”、“新课程理念下小学古诗学习与书法训练相结合的策略研究”、“新课程下课堂评价语的策略与研究”等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教育课题研究。成熟的培训模式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铺设了阶梯。在区、市、省级教学比赛中,我校教师屡获殊荣——江西省小学数学教学竞赛二等奖,南昌市小学数学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南昌市小学阅读教学竞赛二等奖,南昌市班队会比赛第一名,并作为队会范本被团中央向全国推广,向全省公开展示。在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中,我校音乐教师获全国二等奖,江西省第一名,南昌市第一名。二年来,我校先有9人次获得了国家级奖励,26人次获得省级奖励,43多人次获得市级奖励,179人次获得区级奖励,学生发表文章和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48人。
2012年12月江西省教育厅教研室党支部“全面改善学习研究基地”授牌仪式在徐坊学校举行。学校聘请了多名教育专家为学校教育发展顾问,宣读了省市教育专家与学校骨干教师结对名单,共有8名教师与导师结成帮扶对子。据悉,在当日的仪式上,与会嘉宾还从教育公平的角度,诠释了“全面改善学习研究基地”的科学内涵,表达了教育应给予学生更大范围的人文关怀、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1]
学校通过搭建多元平台促进学生发展,学校倡导“平实的课堂”,将教育科研成果服务于课堂教学,在塑造教师优良教品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学品,端正的人品。“师生用感恩的心面向工作、生活与学习”、“多样教学媒体的综合运用”、“语言评价的魔力”,无一不做到于愉悦中激发学生兴趣,于无声处陶冶学生情操,学校还成立了“合唱团”、“体操团”、“田径队”、“小记者团”、“书法团”等兴趣社团。结合各种纪念日、活动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角、校园网、展示窗、广播站、记者站,独特的校园文化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沃土。
“作蜜不忙采蜜忙,蜜成犹带百花香”,如今,徐坊学校将在新一轮竞争中和更高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将继续以办成一所“学园、花园、乐园”式的温馨学校和谐充满文化气息的学校而不懈努力。